工业设计造型基础第12课:造型设计分析
工业设计造型基础第12课:造型设计分析
注:本文下载附件包括:ppt \ doc
大家好,上回讲了工业设计造型基础第11课,产品包装与承重练习,下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解的内容是造型设计分析。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过这种问题,在看到好的图片,好的产品时,只是凭直观感觉觉着造型很有特点,很与众不同,或者说是感觉很好,但至于造型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好,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还有就是当需要对几种形态进行比较的时候,也只是凭借直观感觉来推断出那种造型更好,而没有什么理论的依据,虽然对一个设计师来讲,直观感觉敏锐是很重要的一点,但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来支持自己的感觉判断,可以使自己的推断更加有说服力,这一点在给人讲解,推销自己的设计方案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应为每个人的直观感觉不尽相同,要想对方信服,就得拿出很明确的理论依据,这样才显得更有力度。在以下的时间,我将给大家分别讲解如何对造型进行分析,以及限制造型的各种条件。
首先,我们对一个造型进行分析的时候,第一要明确的就是这个造型到底处在什么社会时期,不同的社会时期对造型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在一个时期内显得适宜的造型在另一个时期却未必显得合适。
大家从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左边的图片是原始社会的小耳尖底陶罐,而右边的是体现现代工业文明的金属水壶,同样是人们生产出来盛水的工具,但由于产自不同的社会时期,在造型上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原始社会生产的陶罐的底部为一个收缩的尖底,而现代水壶却是平底收尾。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原始社会,人们通常是将水壶放在地上,在泥土地上挖一个半圆形的坑,再将水壶斜倚在坑中。而尖底明显能更好的适合半圆形的坑面,可以放的更稳当。在现代社会则不存在这种问题,水壶通常被放置在平坦的桌面上,或者是水池边,因而将水壶的底部设计成平底,才能更好的满足需求。另一个不同是小耳尖底陶罐的两侧把手被设计成了两个小的圆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造型呢?这是因为原始社会人们打水需要用绳索穿过陶罐的两耳,到湖中或是井中去取水,两边都有绳索使力,可以使陶罐更好的保持平衡,大家可以设想,如果只有一边穿绳的话,这个水罐很难打上来超过一般的水。而在现代社会,人们有了自来水,取水的过程也没有那么复杂了,只需要一只手保持水壶的平衡就可以了,所以在造型上只需要一边有把手就可以了。但两个不同时期的造型也还是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两个水壶在大的形态上都采用了圆浑的造型,这是应为这种圆形可以保证用相同的材料围合出最大的内部空间,这一点在两个时期都是人们共同需要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通常说的造型是合适的,是好的,通常是将它限制在一个固定的社会时期来说的,没有了社会时期的限定,对造型的分析就无从提起,比如小耳尖底陶罐在原始社会造型上是合适的,但放到现代社会却显得格格不入,同样将现代水壶的造型放到原始社会同样是不合适的。
不同的社会时期对造型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水壶这样的小的产品,同样对大的物件的造型也是有影响的,比如大家下面看到的这个例子,一个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另一个是国内的现代建筑。大家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古代的建筑都是通过木质材料,穿插,铆接完成,有挑檐,通过大的立柱支撑,造型特定十分明晰。而现代建筑则是通过钢金水泥作骨架,表面贴上高反光材质完成。为什么会在造型上产生这样大的差异呢?原因有三点,首先,在古代,木质材料更容易取得,也更容易加工,并且相对于其他材料而言,加工时间也更短。而在现代,钢金浑泥土的结构更符合现代生产方式,这时再沿用木质材料显然是不合适的。第二点原因在于,大家看到的这个古代的建筑应该是提供给皇家或是大户之家居住的,那么在造型上自然要体现出一种威严,雍容的气势出来,这一点在挑檐的结构,和大的立柱上都有所体现,并且大家可以看到在梁柱上都描绘上了花纹,浮华之气溢于言表,而在现代社会,显然没有了这种需求,人们更多的追求的是实用性,要求低投入,高回报。在造型上的体现就是更加简洁,实用性更强,大家可以看到图片上的建筑基本上就是一个半圆柱体,再将古代的飞檐立柱结构檐用也显然是不符合现代人的要求的了。最后一点原因在于,在现代由于有了钢金浑泥土这种材质,以及人们高实用性的要求,在建筑造型上才会出现这种摩天结构,而在古代,由于木质骨架在强度上无法承受,并且人们也没有那种需求,所以一般的建筑都是在向横向发展,很少出现超过三、四层的建筑。正是有了这三点原因,才会出现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建筑上的不同特点,同样,在这里,没有限制条件你也无法将两者之间进行对比,它们在各自的时期造型上是合适的,但社会时期转变了,造型也就跟着转变了。
大家可以看到,在前面的两个例子里,“社会时期”这个概念指的都是横跨了几千年的两个不同时间段,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呢?都需要经隔几百年的时间才能对造型产生影响呢?其实也不尽然,大家来看下面这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到,左边的这款手机是80年代末期摩托罗拉生产的8900,而右边的这款手机是在2000年左右摩托罗拉推出的V70,以现在人的观念看来,大家可能会更加喜欢右边的形态,手机的表面有了材质的对比,细节按键上也更加考究,大的造型上也更加圆润。而左边的手机在形态上却显得相对单调一些,黑色的ABS制成的外壳,在材质,色彩上都缺少对比,按键上也是中规中具,但在进行造型评析的时候,是否就可以说右边的造型比左边的造型更好呢?答案是否定的,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个问题,它们处在两个不同的社会时期,在80-年代末期,手机推出还不到几年,摩托罗拉的8900在当时被誉为经典造型,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发展只达到了这种阶段,限制了造型的可能性。而到了现在,技术跟上了,人们的审美品位也提高了,在造型上也就更加多样化了。所以在对这两个造型进行分析的时候,你无法评定那个造型比另一个更好,你只能是站在个上立场上认为自己更喜欢那一个造型。同样大家来看下面的这个例子,同样都是索尼生产的随声听,前后相隔也不到二十年,但造型上的变化却是明显的,一个在造型上更加厚实,也没有线控。而另一个却更加轻盈,造型上的变化也更多了。我们举这两个例子,想要说明的是所谓不同的“社会时期”指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产品有着不同的“社会时期”一百年的时间,对一个杯子的造型可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应此这一段时期内的杯子是可以相互比较的,而对一个电器产品设计,比如手机来说,一百年的时间却足以产生巨变,这段时间内的一前一后的手机却无法相互比较,大家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具体划分,而不可一概而论。
通过以上的几个例子,大家明白了在对造型进行分析的时候,首先要明白的就是这个产品是出自什么社会时期,了解这个限制条件以后,在分析产品的时候才能够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对造型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从而避免盲目的套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这一点也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大家可以看到现在街边的建筑,到处都是在生硬的套用一个古代的飞檐,或者是沿用上一两根罗马柱式,以为这样的造型就是好的,美的。确实无论的飞檐还是罗马柱式都是经典造型,但是是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才将它们称为经典,而放到现代环境中,却显得不合时宜了,所以希望大家在做设计的时候,不要一味的胡乱套用以前的经典造型,要知道在不同的社会时期,造型是会产生变化的。
对造型的第二个限制条件是地域环境,我们从下面这个例子来做分析,大家可以看到,一张图片上的是室外使用的椅子,而另一个是室内使用的椅子,同样是坐椅设计,造型上的差异显而易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将要谈到的“地域环境”这个概念,不同的地域环境要设计师考虑的点是不一样的,那么在这个例子里,椅子在室内环境中使用与在室外环境中使用有什么不同呢?很显著的一点就是在室外环境中,会有雨水,风沙等等天气变化,而室内环境则相对稳定,应此室外使用的椅子就要考虑如何更好的防护雨水,风沙的侵蚀,反映在造型上,室外的椅子通过细小的钢柱穿插,搭接形成网格结构,这样的造型不会造成椅面积水,减少对椅子的破坏。而室内使用的椅子却不用考虑这一点,在设计上可以使用布面材质,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材质变换一下,在室外使用布面材质会有什么结果呢?可能这张椅子不到一个星期就没法使用了。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地域环境不同了,使用的人群也就不同了,需求也不一样了。这在造型上也有所反映,在室外环境中,椅子的设置只是供游人短时间的休息,人们坐在上面的时间也就5-10分钟左右,所以设计时考虑的点就只注重在结实,实用这一点上。而室内使用的椅子却不一样,人们需要长时间坐在上面,这样在设计上要考虑的就是舒适性这个问题上了,应此造型上椅面不再是一个平板,而是更符合人机的曲面,材质上也更柔和,如果反过来也用上钢柱的网格结构,坐长时间一定不舒服,这样的椅子是不会有市场的。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可以明白,这样在不同地域环境中使用的造型也是不好进行比较的,你无法说室外的椅子在造型上比室内的好,或者反过来说,都是不正确的,因为两者虽然都是椅子,但出发点不一样,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
同样,下面的这个例子也是在说这个问题,图片中展示的是两个垃圾桶的造型,左边的用于室外环境,右边的用于室内环境,大家可以看到,左边的垃圾桶为了避免人们破坏,使用的是坚固的金属材质,而右边的垃圾桶由于用于室内,注重的只是更实用,成本更低。同样这两者之间互相套用也是不合适的。
归结起来,集中在两点上,由于地域条件不同,环境不一样了,导致造型也产生变化,同时地域不同,人们的需求也不一样了,同样会反映到造型上。
那么是不是地域环境的概念只是集中在室内外这样一个小的范畴内呢?下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地域环境也可以上大的地理环境上的区别,大家首先看到这张图片是中国江南水乡的民居建筑,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可以看到,屋子的顶都是瓦片搭接的,是一个大的斜面,而底部都架空了一段距离,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造型特点呢?这是因为在江南这个地域条件下,雨水多,河流多,顶部的这种造型有利于排水,同时底部架高一段,即使河流涨水也不容易淹到屋子。再来看第二张图片,同样是国内的民居建筑,但地域环境变了,这是中国陕北的民居建筑,大家可以看到,屋顶也不再是斜着的了,而改成了平顶,下部也不再需要架高,整个建筑倚着山势而起,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地域环境”的这个概念可大可小,需要大家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对造型的第二个限制条件----地域环境的概念,分析造型的时候,还需要明白这一造型到底是适合于那种环境中的,不可一概而论。这一点放到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也就是前期对产品使用环境的一个调查分析,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作业里,前期的调查和后面的设计没有一丝关联,很多学生不明白前期产品环境的调查的实际意义到底在什么地方,相信通过对“地域环境”这一概念的学习,大家对设计时产品环境的调查会有新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谈谈在造型分析时,需要注意的第三个问题,民族习惯的不同。下面大家看到的这张图片是一个候车亭的设计方案,它通过木质结构穿插,铆接而成,底部陪上石质基座,并且在局部沿用了中国古代建筑上的一些造型特点,使得观者很清晰的感受到一种中国的文化气息,同样,下面的这张图片也是候车亭的设计,占地面积也相当。不同的是这款候车亭坐落于北欧地区,从而造型上这一款设计形态更加简洁,色彩的搭配也更加鲜明,跳动。符合人们印象中的北欧风格。那么,为什么不同的民族习惯会孕育出不同的产品形态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体系不一样,从而导致审美情趣也有差别,那么为了满足不同的审美情趣,自然也就产生了不同风格的造型形态。
实际上民族习惯对造型会产生很大影响,这一概念在国外很早就达成了共识,自从中国入世以后,很多的外国设计公司都想进入中国,抢占国内的市场,为此他们提出了一个“本土化设计”的概念,他们的做法大致是这样,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并不是将国外的已成体系的一套设计风格和合运行模式一成不变的搬到国内,而是重新在国内招募一批有经验的设计师,因为这群设计师才是正真懂得这一地区的风俗习惯,民族特征的人,再将之于原有的设计体系融合,形成一套能符合这一地区风格的设计来。这就是所谓的“本土化设计”,实际上也就是我们之前谈到的造型时要考虑民族习惯的问题。
关于注重民族习惯的重要性这一点,有一个很著名的佐证,早在日本汽车第一次想闯入美国市场的时候,他们选用了一款在日本销售的很好的车型作旗舰产品,并且这款车在性价比上相对同类型的车也很有优势,就是这样一款车,在打入美国市场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销售平平,离最初的预想相差很远。后来日本人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这款车之所以销售平平,只是应为一个看起来极小的瑕疵,就是在主驾驶室的边上没有设置咖啡架。为什么一个咖啡架会对销售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原来美国人大部分都很喜欢喝咖啡,甚至在驾车的时候都不忘喝上一杯。为了迎合人们的这种喜好,大多数的美国本土车都在驾驶室边上设上一个咖啡架,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一种民族习惯,而日本的这款车恰恰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这样不符合美国人的习惯,使人们在使用时感到很不方便,自然就会影响到销售业绩。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不同得民族设计的产品的形态也是不可胡乱套用的,就象前面提到的那款日本车,造型上在日本是合适的,而到了另一个民族却就显得不合适了。同样的情况其实还有很多,象大家熟悉的手机的造型,如果观察仔细的话,就会发现,最初的手机造型上棱角分明,形态上也大多数为方形,而发展到现在造型逐渐演变的更加圆润,饱满。造成这种变化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国人更加喜欢圆润,饱满的造型,认为这是一种福态,更加吉祥。也就是说手机在中国市场上原来越本土化,民族化了。
在这一小节中,大家可以看到民族习惯对造型的重要性,应此在对造型进行分析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明确到底是为那些人做的造型设计,并且要了解他们的习惯,特征等,这样才能对造型有一个正确的评析。在实际的设计步骤中,这一部分也就是对消费人群的调查,通过分析消费人群的特点,找到设计上的突破口,希望大家在完成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后,能对民族习惯的重要性有一个重新的审视。
最后,在造型分析的时候还有两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那就是产生这种造型的生产工艺以及构成这一造型的材质,这两点我将合在一起讲解,因为在谈材质的时候很难不涉及到工艺,同样,讲工艺的时候也不能不提一提材质,我们还是通过实例来讲解,下面大家看到的是两个水壶的造型,大家可以发现,两个水壶的材质基本相同,造型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左边的水壶形态上更加圆润,饱满,而右边的水壶则棱角更加分明,尖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呢?原因在于不同的生产工艺,左边的水壶是通过金属冲压成型的,由于有模具,在造型上的可变性更大,应此可以产生更加圆润的形态。而右边的水壶是通过金属板材翻折成形,所以呈现出棱角分明的造型特点。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同的生产工艺对造型是有一定的限制性的,还是举水壶的例子来说,通过金属板材翻折的工艺是不可能产生出左边这种圆润的形态的,反过来,用复杂模具的金属冲压虽然可以生产出右边的水壶形态,但相对成本会提升很多,所以也是不合适的。
下面大家看到的两张图片是座椅的设计,也都是木质材料,左边的椅子是通过热压成型完成的,而右边的椅子则只是通过木条的搭接,胶合而成。通过这两个例子,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生产工艺对造型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对造型进行比较分析的时候,就需要明确产生这种形态的工艺到底是什么。并且对这种加工工艺有一定的了解,才有可能对造型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评估。
下面我们来谈谈材料的不同对造型的影响。大家看到的这张图片是展示空间中一个挑檐的设计,第一张图片中的挑檐是用布质材料完成的,通过材料自身的重力下垂,产生出挑檐的结构。再来看第二张图片,同样是展示设计中的一个挑檐,但是是采用木质板材完成的,由于木质板材自身的特性,应此挑檐在造型上也显得变化更多一些。
下面的这一组图片是果盘的设计,也是通过不同的材料完成的,第一款果盘是用有机玻璃板翻折成形的,第二款是用塑料空心管编制成形的,而第三款是半透明PVC通过裁切成形。这三种材料体现出来的造型也各不相同,用有机板折成的果盘造型上棱角分明,明快,给人一种很干净的感觉,用塑料空心管编制的果盘则显得更柔和,更有生活气息。而最后一款用半透明PVC制成的果盘更是给人一种简洁的美感。相信大家在看完以上的几组例子以后,对生产工艺与材质对造型的影响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明白了这一点以后,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也就要求大家在设计形态的时候考虑到生产工艺与使用的材质,而不只是简单的完成一个立体形态。
总结一下我们在这一章节讲到的内容,在对一个造型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明确以下几点,分别是社会时期、地域环境、民族习惯以及生产工艺和使用材质这几点,只有把这几个限制条件明确了以后,才有可能对一个造型形态进行比较完善,系统的分析,只有大家明确了这几点,在以后的分析过程中才能找到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不单只是凭借直觉来做出推论,也使得大家在解释设计方案的时候更加有说服力,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以上学到的这些理论,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