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教育学院

工业设计造型基础第13课:实例赏析

2016-9-4 14:19:37浏览次数:

工业设计造型基础第13课:实例赏析


注:本文下载附件包括:ppt \ doc


    大家好,上一课我们讲了造型设计分析,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讲解这一章节的内容,本章节的标题是实例赏析,在这一章节中,我将为大家展示大量的设计实例,并且对每个设计实例进行一定的分析,其中分析的理论依据就是大家在前面各个章节中学到的内容,所以本章节实际是一个综合运用的过程,将前面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来,其目的是帮助大家回顾以及进一步理解前面章节学习到的内容,并且大家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将了解到如何从现有的产品中分析出大量的信息,进而了解到如何站在一个设计师的立场上来读图,以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工业设计造型基础实例赏欣.jpg


    大家首先来看一个水壶设计,根据大家在造型设计分析中学到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对造型的几个限制条件,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社会时期,地域环境,民族习惯,生产工艺及材料这五个限定条件,这款水壶生产于1910年,设计师是德国的彼得.贝赫任斯,壶身为金属工艺完成,而把手处采用藤条编织而成,壶身使用金属完成是为了更好的传热,而把手处变换材料,使用藤条是为了隔热,更方便人手接触,并且大家看到整个壶的造型呈现浑圆,饱满的造型,这时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前面在立体认识中提到的物理量,心理量的问题,除此之外,大家在观察壶嘴与壶身的连接,壶身与把手的连接时,可以运用上形态过渡章节中学到的内容,在这样一个大体的分析完成后,相信大家对这把壶已经有了个大体的印象,但只是这样的分析还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从这张水壶的图片上分析到的还只是水壶的一些共性的内容,基本上是每个水壶都具有的共同特征,而没有抓住这款水壶的一些个性特征,而了解每款产品的个性特征正是设计师提高自己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水壶作进一步的分析,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不难发现,这款水壶很特别的地方在于壶身接近底部的位置有一个插座,再回想一下前面介绍这款水壶的生产时间,1910年,德国正处于一个新电器时代,在此之前,大部分水壶都采用直接在炉灶上加热,而这款水壶回避了这种传统的加热方式,采用了电加热,这就是水壶壶身上有插座的原因。这在当时成为这款水壶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如果大家观察的再仔细一些就会发现,这款水壶的壶身在形态上也有别于传统的水壶,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印象中的传统水壶,都是底部较大,然后逐渐向顶部收缩,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水壶的加热点在底部,面积大的话可以更好的传热。而这款水壶呢?它壶身最粗的部位位于插座的这个截面,而到了底部反而收缩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造型呢?因为是电加热,加热的点位从底部移到了插座附近,因此强调底部的加热面积已经没有意义了,相对而言,使得插座附近的电阻与水的面积加大可以更好的提高传热效率。经过这一段的分析后,大家已经可以把这把水壶与其他的水壶明晰的分离开了,因为我们通过分析抓住了这款水壶的个性特征,从而使之很容易的区分开来。通过这个家电产品设计的例子的分析,我们看到了如何在实例分析时运用我们前面章节学习到的知识,并且学习到了如何通过观察造型上的一些细小变化,来获取更多的信息,进而掌握产品的个性特征。


    在下面的例子中,我将不再象上一个例子一样,进行十分详细的分析,只是挑选造型上的重点内容为大家讲解,希望大家对我未提到的一些内容自己补完。大家看到的这张图片是生产于1920年左右的一把屠刀的设计,相信大家对这把刀的造型是比较熟悉的,时至今日,这种刀的款式仍然在生产,可以说这款设计呈现给大家的是屠刀设计的最合理,最适用的一种方式,手柄采用黑色乌木,以提供合适的手感,大的黄铜铆钉配合在黑色的乌木上,使得整把刀清晰易辨,这把刀很具特点的是刀的尖端的造型,刀缘向前延伸,出现了一个优美的弧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种造型相对于刀锋平直的造型是更利于施力的,而且在切割肉类食品时,由于不易切断,需要刀来回推动,前段呈弧形的话,完成这种推动的动作只需要手腕运动,而如果是刀锋平直的话,要完成推动的动作则需要整个手臂来回运动,相对消耗体力更多。并且这把屠刀是以尖头收尾,而非平头,是因为在切割肉类食品时经常需要切断诸如胫腱等部位,这时很常用的做法是用刀尖将之挑断,这把屠刀的设计很明显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因素。

 

    接下来这张图片展的是一款洒水壶的设计,用于园林内植物的浇灌,生产于1885年,同样也是一款经典的设计,时至今日,造型上也基本没有大的变化,讲解这款设计是为了使大家明白两点,一是大家在造型基本要素及评价一章中学习过的物质技术条件对造型评价产生的影响,这款水壶之所以成为经典造型,很大一部分也得益于其简洁的生产工艺以及使用的低廉的材料完成,这款水壶采用的材料是1毫米厚的镀锡钢板,通过折弯、锤锻,再通过折边、双搭接缝以及锡焊完成,最后电镀、喷漆,前部的壶嘴,由于造型相对较长,在成型时需要内插一根铅芯以防止管筒凹陷。另外大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壶嘴是可更替的,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两种壶嘴的造型,一种是圆形的,而另一种是椭圆形的。这里实际要强调的是大家在前面章节学过的造型与功能之间的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圆形的壶嘴浇洒的面积相对椭圆形的要小,水会更集中,同时椭圆形的壶嘴比起圆形的可以浇灌的更远,方便了人们不易到达区域的植物的灌溉。不同的造型产生不同的功能,同时功能上的需求使得人们对产品的造型产生改变。

 

    下面这张图片展示给我们的是离大家生活都很近的一款床头灯的设计,生产时间也相隔不远是1996年,由于是床头灯,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前面在造型设计分析一章中关于地域环境对造型的影响的内容,由于是床头使用,这个特定的环境有别于桌面或是地面,使得这款灯具在造型上与台灯或是落地灯都有很大的区别,大家从图中可以看到,区别点主要有两个,一是灯的固定方式,采用的是夹钳的固定方式,这主要是由于一般床头都没有一个平坦的台面可以放置灯具,那么将灯具夹放在床头立板上很显然是一个相对合适的方式。它在造型上的第二个特点表现在灯罩部位的设计,多了一条挑出的金属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构呢?还是与它的使用环境有关,当人们在床头看书需要调节光线的时候,可以很舒服的握住这根金属杆来转动灯头。设想一下,如果少了这部分结构,调节灯光的过程就显得不那么惬意了,直接用手扶住灯罩,就有可能被白炽灯的高温灼伤。而如果通过手扶灯杆来调节,又有可能引起误操作,无意中关掉了床头灯。

 

    再接下来大家看到的是一款躺椅的设计,把这款家具休闲产品设计介绍给大家,是为了让大家看一看,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给造型上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大家的印象中,这种直接由大片钢板形成的造物,在形体转折和衔接的部位一般都是通过焊接或是铆钉固定,而这款躺椅的独特之处在于设计师回避了传统的结合方式,而是采用了拉索的衔接方法。大家从图中可以看到只有0.6mm厚的钢板被剪裁后,由于材料良好的柔韧性,通过拉索固定后就可以形成图中躺椅的形态。这种拉索的衔接方式便于拆卸、储藏,并且组合起来也方便的多。虽然这种构想在19世纪就有人提过,但当时得技术条件达不到,一是钢板的柔韧性达不到标准,同时也因为拉索的强度不足以衔接钢板,直到今天,由于有了这种新的技术,使得造型上也变得更加自由了。

 

    下面大家再来看一款由于工艺的改进,带来造型上的变化,图片中展示的是一款藤条编织的椅子,椅子使用的是很传统的一种材料,编制技术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但大家仔细观察却会发现这款椅子的不同之处,它的椅面呈现出的是一种空间三维曲面,在大家的印象中,藤条编织技术是很难编织出这种空间曲面的,那么这款椅子为什么能产生这种形态呢?同样也是由于技术上的革新,编织好的藤条通过模具被再次塑造,由于模具提供的可变性,使得藤条在再次成型后呈现出的造型也更加富于变化了,并且椅子的落地点也换成了塑料材质,这种塑料可以很好的模拟金属质感,比之藤条也柔韧,更防水。

 

    这张图片上大家看到的是一款咖啡桌的设计,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摆脱了人们对桌子的一个传统印象,如同我们在设计思维一章中所提到的,设计师摆脱了桌子的传统表象,从而抓住了它的本质内容,大家从第二张图片可以看到,桌面十分柔韧,通过一个简单的翻起动作,就形成了一个很不错的椅背,同是也为使用者提供了一块不小的储物空间。整张桌子变身为椅子的过程不过十几秒钟。操作方式简单,明晰。为使用者提供了多种使用的可能性。大家再来看一款突破了传统观念的设计,从图片中大家看到的是一款文件夹的设计,有别于大家印象中的传统夹具,传统的做法一般都少不了弹簧结构,运用弹簧的弹力夹紧文件,而这款设计却完全跳了出来,,它运用的是金属球的重力来压紧文件,解决方式产生了变化,造型上也就跟着与众不同了。大家从这两款设计可以看到,所有这种摆脱了传统束缚的好的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设计师对事物的本质把握都十分到位,将事物还原到其最基本、原始的功能上,从而使得设计时不受现有造型的影响,才有可能创造出独特的设计。


实例赏析图文标注.part1.rar

实例赏析图文标注.part3.rar

实例赏析图文标注.part2.rar


实例赏析.part1.rar

实例赏析.part3.rar

实例赏析.part2.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