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机器人产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2016-8-31 10:45:00浏览次数:

一、《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解读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16年4月27日由工信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正式印发。《规划》一经发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热议。为此,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针对《规划》提出的“两突破”、“三提升”指导思想、总体发展目标、五项主要任务等7个方面组织编写了系列解读,分别登载于《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简讯》2016第二、第三期,以期对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规划》、行业内外把握和贯彻实施《规划》有所帮助。


二、机器人产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机器人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是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工业4.0的主要代表,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装置,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于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市场需求高速增长。自2013年起,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10-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以年均35.5%的速度增长,2015年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到6.8万台,占全球销量比重超过1/4。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最新统计数据,得益于相关政策的扶持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拉动,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全年累计销售22257台,实际销量比上年增长31.3%。


    与此同时,服务机器人市场也开始迅速增长,清洁机器人以每年倍增的速度在普及,家庭娱乐用无人机在国内越来越受到欢迎,两轮平衡车性价比明显提高并逐渐被国内用户所接受,骨科机器人、胶囊机器人等代表性产品也已经在一些大中型城市的医院开展常规临床应用。从机器人应用密度来看,相对于工业发达国家,未来我国机器人市场仍有很大的扩展空间。预计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


    在市场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机器人在技术攻关和设计水平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工作,在机构、驱动和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我国机器人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化能力不断增强;部分系统集成商已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一批优秀的服务机器人企业不断涌现,在某些领域已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标准认证体系不健全、试验检测手段落后、推广应用困难、企业市场竞争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规划》提出了“两突破”、“三提升”的指导思想,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多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重点任务,这些重点任务将是我国机器人产业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内容。